• 网站首页

  • 单位概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公示公告

  • 经验交流

  • 政策法规

  • 艺术鉴赏

  • 意见征集

  • 政务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 经验交流 > 正文
乐至县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作者:乐至县文… 点击量:11129 更新时间:2020/4/10 17:29:24 分享至:

一是非遗+文创。对对仙荷藕粉、坛子肉等具有生产经营性质且与消费者日常文化生活相关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强化文化内涵挖掘、文化艺术包装,形成外婆坛子肉、乐意窖藏酒、商都乐桑茶、龙氏套套筲箕等非遗文创商品12类54种,线上依托京东、淘宝等平台进行推广销售,线下依托烧烤美食文化旅游节、非遗节等各类文化旅游进行展示展销,年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

二是非遗+演艺。对金顺民谣、乐至川剧等辨识度高、价值沉淀深厚的传统艺术类非遗项目,深入农村社区,走访民间社团,寻找传承人,并整理成书籍文献和视频资料23份,组建非遗表演队5支,编排非遗展演“菜单”,根据游客数量、季节情况等,组织传承人开展原生态现场演艺70余场次,新培养传承人300余人,助力旅游收入新增2000余万元。

三是非遗+研学。对报国寺传说、竹编、中天酿造、回澜蚕桑等地域性强、故事性强的民俗类非遗项目,在非遗项目所在地建立研学基地、文化展厅3个,由非遗、文旅、教育等专家组建专家智库,精心研发研学课程,组织开展亲子研学、主题研学、老年研学等研式学旅游,形成中天镇百年酿造之乡、通旅镇竹编之乡等5个文化旅游符号,带动当地就业5000余人,旅游收入年均超10亿元。

  • 上一篇文章: 乐至县聚焦文物资源保护擦亮历史文化内涵
  •   
  • 下一篇文章: 市文化执法支队迅速贯彻全市文广旅局长会议精神
  • 主办: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地址: 资阳市雁江区广场路9号
    联系电话:028-26110073 传真:028-26110053 邮编:641300
    网站标识码:5120000040 备案号:蜀ICP备2021024579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131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