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单位概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公示公告

  • 经验交流

  • 政策法规

  • 艺术鉴赏

  • 意见征集

  • 政务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 公共服务 > 正文
非遗+扶贫 点亮脱贫奔康希望之光
作者:艺术科 点击量:4155 更新时间:2020/5/15 17:33:11 分享至:

资阳市文广旅局在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过程中,探索实践“非遗+扶贫”新路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同时激活了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形成非遗传承、扶贫就业、产业发展和振兴乡村的多赢格局。

一是培养非遗扶贫带头人。积极培养非遗扶贫带头人,鼓励和扶持他们创办农民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就近或居家进行非遗产品制作。安岳县翠竹轩竹编工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章燕,自2018年创办合作社以来,不断吸收贫困群众为成员,并联合职业培训学校举办专题培训,让贫困群众学技艺、有活干、增收入。2019年陈章燕带领36户贫困户每人增收2400余元。二是推进非遗扶贫工坊建设。自今年5月起,启动资阳市非遗扶贫工坊建设。以传统工艺为重点,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市级非遗扶贫工坊,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激发脱贫“造血”功能。同时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典型模式,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搭建非遗产品营销平台。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开展非遗购物节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和相关企业单位到景区景点、文旅小镇等地点开展线下购物,联合阿里巴巴、京东、美团、苏宁等7家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购物活动,帮助非遗保护单位和相关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产,同时让广大群众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 上一篇文章: 资阳积极推进地面数字电视700兆赫频率迁移工作
  •   
  • 下一篇文章: 资阳市博物馆主楼正式封顶
  • 主办: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地址: 资阳市雁江区广场路9号
    联系电话:028-26110073 传真:028-26110053 邮编:641300
    网站标识码:5120000040 备案号:蜀ICP备2021024579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131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