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0202号提案答复的函
市政协民宗外侨委:
你委提出的《借“机”发展旅游业打造世界级巴蜀文化旅游目的地》(第020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你委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你委关于“借‘机’发展旅游业打造世界级巴蜀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议切中我市文旅关键节点和问题,对下一步产业规划、布局导向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我局结合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实际,组织专题会议对建议进行了研究讨论,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文旅发展基本情况
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文旅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努力围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资同城化发展战略,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全市文旅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覆盖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二是文旅产业不断向好,多个项目入选全省重点文旅项目库,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企业近一千家,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1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9亿元;三是文旅品牌创建有力,全市A级旅游景区、文旅特色镇等文旅品牌达到40余个,以中和小龙虾节、安岳柠檬节、乐至烧烤节等为代表的文旅节庆活动更加丰富;四是区域合作效果良好,成资文旅同城化取得有效突破,两市文化馆、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数字共享,合作推出了成资旅游“金熊猫卡”。与重庆大足、川南五市、乐山等地常态化开展文旅推介活动,互推旅游品牌,联合策划精品旅游线路,“蜀人原乡”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五是文化遗产有效保护,推动出台了《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安岳石窟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新创评了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六是文旅资源进一步统筹,2020年,历时两年的文旅资源普查工作圆满收官,全市共查明文旅资源近2.25万处,其中整理出在全世界、全国较有影响力的资源14处,为下一步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奠定了有力基础。
二、全市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升级工作计划
正如建议中所述,目前,全市文旅产业发展还存在底子差、主体弱、规划衔接不够、大项目少、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战略,以巴蜀文化为纽带,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坚持协同化发展、一盘棋推进,共同推进资阳大足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擦亮“长寿之乡、石刻之乡、柠檬之乡、陈毅故里”四张名片,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进全域资源融合发展。以全域旅游为统揽,大力推进“旅游+”,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持续强化文旅融合,拓展文化旅游新业态,深度挖掘石窟文化价值,推动安岳石刻、大足石刻联动打造世界石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以陈毅故里景区为重点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科学利用“四川最美古村落”、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等发展文旅创意研发。深化拓展农旅融合,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优势农业资源,加快建设晏家坝、佛山橘海、阳化河、羊叉河、卧佛村等农旅融合示范区项目;围绕柠檬、蜜柑、蚕桑、花卉等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建设一批集农事体验、特色农产品加工、体验观光、旅游民宿服务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创新推动工旅融合,充分利用工业产业基础,延伸拓展“旅游+制造+体验”产业链,引导中国牙谷科创园、临江寺豆瓣非遗产业园、蚕桑产业园、柠檬加工产业园等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文旅装备制造、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培育制作体验、科普教育、场景购物等新兴业态,打造一批工旅融合示范点。大力发展康旅融合,鼓励引导“旅游+康养”“旅游+医养”提质发展,打造中国牙谷小镇、水龙灵度假区等康旅融合重点项目,形成集高端医疗、健康体验和中医养生于一体的特色康养旅游品牌。积极推进商旅融合,大力培育“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教育体育”“旅游+影视动漫”等业态,积极开发创意体验、特色美食、研学旅游、赛事活动等产品及服务,规划一批美食、购物、文创等特色街区,策划一批高水平赛事活动,包装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和本地文旅“网红”,塑造特色商旅品牌。
(二)以历史文化和资源为依托完善文旅产品体系。优化文旅产品结构,创新丰富产品体系。做优景区类旅游产品,以陈毅故里红色旅游、安岳石刻文化旅游为核心,提升旅游品质,丰富业态,提升文态,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石刻文化公园;利用丘陵、森林、水域等特色资源,实施综合开发,强化旅游要素和功能配套,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康养、研学、休闲等旅游度假区。打造特色旅游住宿业态,全面提升旅游住宿品质,布局和改扩建一批高档次旅游饭店,鼓励发展精品旅游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注重文化挖掘和传承,对现有传统民居通过改厨、改厕、改客房和整理院落,植入文化元素,特色化打造“原乡民宿”品牌。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用好柠檬、石刻、非遗工艺等资源,引导发展文创产业,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整合地域美食资源,规划建设“资味”特色川菜美食城等项目,打造一批特色美食旅游街区和名店品牌。培育发展旅游演艺,挖掘历史人文、文物、非遗等特色资源,推出一批舞台精品剧目和影视文艺作品,大力开展“文艺进景区、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创新实景演艺、体验式演出等模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旅游演艺作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夜游产品。
(三)以文旅项目为抓手带动区域产业加快升级。结合全市文旅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系统布局文旅产业项目,加快形成“五组团三廊道”的文旅产业布局和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一核两片四带”融合发展新格局。临空经济区及高新区重点布局都市文娱康养旅游产品,建设文旅主题公园,重点发展主题乐园、商业商务、医美康养、会议会展、文旅教育等业态。雁江区重点布局美丽山水休闲旅游产品,建设资阳文旅大学城,重点发展都市滨水休闲、山水康养度假、乡村体验、温泉康养、文化创意等业态。安岳县重点布局文博艺术体验和主题生活旅游产品,建设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区,重点打造巴蜀文化创意体验展示区和巴蜀文化风情旅游城镇群,重点发展文博会展、石刻研学、禅养度假、柠檬主题生活体验等业态。乐至县重点布局红色体验旅游产品,建设陈毅故里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区,重点发展红色研学、民俗体验等业态。
(四)以基础设施攻坚为载体优化文旅产业发展大环境。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交通主轴建设,有序推进联通区(县)主要旅游景区(点)的大环线建设,升级改造城区景区连接道路,着力解决旅游道路“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形成“快进”“慢游”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推动“厕所革命”由城市、景区向乡镇、农村延伸。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行动,加快推进市图书馆迁建、市美术馆新建项目;加快建设市县博物馆和乡史、村史、社区博物馆(陈列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非国有博物馆,完善全市博物馆体系。大力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规划建设资阳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在全市重点旅游景区提升完善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沱江旅游绿道,完善休憩娱乐、购物消费等设施,推动山水魅力休闲城市建设。
(五)以提升市场消费为动能丰富文旅产品新业态。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广度拓展市场消费空间,深度培养市场消费能力,着力开发景区核心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建设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互动性项目,加快开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研学等相结合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消费项目。大力发展智慧文旅,加快智慧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推进景区数字化展示和智慧解说服务,构建集应急指挥、智能服务、智慧管理、大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市级智慧文旅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文艺演出、艺术展览进景区活动,丰富旅游景区文化内涵。
(六)以引导培育为手段壮大文旅市场主体。大力推进文化旅游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规模以上企业,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资源整合、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投资文化旅游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进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集团,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落实中小文化旅游企业扶持政策,鼓励回乡创业人员创办、领办文化旅游企业或合作社,积极引导其向专业、精品、特色、创新方向发展,形成以文化旅游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文化旅游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七)以文旅整合营销为渠道提升文旅品牌形象。优化和创新旅游营销渠道、方法和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提升旅游营销效率,构建跨区域、跨平台等传统渠道和全媒体信息传播渠道相结合的网络营销体系。强化精准营销,紧盯客源市场、目标消费群体,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巩固成渝城市群周边客源市场。充分利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通运行机遇,拓展国际客源,做大入境旅游市场。创新办好蜀人原乡文化艺术节、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和各类乡村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充分利用节庆、展览、会议、赛事等平台和高端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资阳文化旅游,提升资阳对外影响力、美誉度。
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1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