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0164号提案答复的函
刘建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竹编工艺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第0164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竹编工艺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支持与关心。针对您提出的我市竹编工艺保护与传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我局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市竹编传承的问题
我市竹编工艺以安岳竹编为代表性项目。安岳竹编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前有代表性传承人2人(其中汪尚秀为市级代表性传承、李刚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熟练掌握该项目的手工艺人两百余人。每年组织开展安岳竹编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宣传展示和研讨交流活动20余场次。李家镇初级中学安岳竹编体验基地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一批非遗体验基地,常年开展免费竹编兴趣教学,由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刚负责教学,并定期邀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汪尚秀前往指导。安岳县翠竹轩竹编工艺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资阳市第二批非遗传习基地、资阳市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我市确实存在安岳竹编传承人老龄化、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关于竹编制品生产力的问题
我市安岳县翠竹轩竹编工艺专业合作社采取“个人+合作社”等模式,抱团发展,主要经营特色竹编,带动当地100余人就业。截至目前,专业合作社已拥有86个精加工手艺人,吸收140余名手艺人为专合社成员。专业合作社通过竹编工艺与文化、旅游的结合,运用“实体+互联“销售”方式,依托网络平台拓展竹编产品的销售渠道远销国内外。2020年,安岳县翠竹轩竹编工艺专业合作社累计销售竹编制品2万件(套),销售额达到400余万元;尚秀竹编工作室生产竹编工艺品(竹编画、竹编包等)50余件,销售额约12.5万元,但相比我国其他竹编生产地,我市竹编制作生产力还有一定差距。
三、关于产品设计缺乏创新的问题
我市积极探索推进“非遗+”发展模式,加强“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演艺”“非遗+节庆”“非遗+博物馆”“非遗+特色镇”等项目的策划包装及相关落地工作,进一步促进非遗产品化、生活化、时尚化,除了传统的竹编生活用具,还创新开发竹编工艺品、艺术品,如竹编画、竹编手包、瓷胎竹编等,让安岳竹编融入现代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作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汪尚秀2019年参加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荣获太阳神鸟“传承匠心”奖,2020年参加第四届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四川区资阳大赛”荣获创新赛一等奖,2020年被评为资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岳竹编技艺传承人”。目前,我市竹编创新发展力还不够,跟上时代潮流持续开发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凸显活态传承。继续加大对安岳竹编保护单位及代表性传承人的支持力度,引导安岳竹编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与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合作,特别是与成渝两地的高校、职校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帮助他们开展“教、帮、带”活动,鼓励支持安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传艺,并确保其传承补助经费拨付到位。积极支持安岳竹编技艺参加各类展演、展览、展示和培训等动态传承活动,培养壮大传承人队伍、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二)发挥自身优势。立足于现有基础,整合资源,调整生产力布局。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展“非遗四进”活动,组织非遗项目到社区、景区、学校、企业进行展示展演,助推安岳竹编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了群众对我市非遗项目的知晓率,营造了全民参与非遗保护的社会氛围。
(三)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安岳竹编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与其他文旅资源主体单位、文创运营公司、科技公司等加强合作,以“非遗+”形式,融入现代市场和现代生活。通过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技能大赛、文创产品大赛等,促进非遗产品开发更新,引导竹编企业、传统手工艺人与旅游商品销售点、电商平台、抖音快手、网红直播带货等加强合作,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拓宽产品销售平台。加强竹编传承人培训,推进竹编传承人走出去,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提升竹编艺人的学习创新能力。
刘建清委员,非常感谢您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关心关注,我们将全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和规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全面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1年6月14日